雖然整理這篇文章的時候,展覽已經結束了,不過還是想要紀錄一下
這個展原本的展期是5/15~7/15,但展期第一天剛好就遇到了武漢肺炎三級警戒
於是就延長了展期:5/15~8/22,也算是一個特別的小事件
台北當代藝術的票都非常便宜,和美術館一樣便宜
不一樣的事當代的展覽票都是有特別設計過的
在展間前的走道上,有當代歷史的事件回顧
也有便利貼可以寫下自己對當代藝術館的印象
可以在這邊欣賞一下大家對於當代的回憶
重返現場
蔡胤勤 2021
蔡胤勤以考古的概念,詮釋「重返現場」的歷史與當代,是一種精神與文化關係的再建構,邀請觀眾考掘、探索,閱讀與聆聽;同時寄予未來考古的拓撲,體現「歷史‧當代」展覽核心所指的「過去的未來」與「未來的過去」,埋下和啟動下一輪未來的基石和指引。
輕且重的震撼
張美陵 2001 / 2021
你們家有什麼東西可以拿到美術館展覽?
以「輕且『眾』的震撼」,擷取其諧音來回應當年的展覽,再次以「溝通」為旨趣,邀請當年參展的張美陵重現並更新作品《你們家有什麼東西可以拿到美術館展覽?》意圖引起鄰近社區居民的參與,提供他們認為家中適合展覽的東西,可能是流行玩具、骨董;私人的、公眾的物件等等。藝術家透過訪談與攝影的田調方式,在二十年後(2021年)的今日,再次逐一拜訪社區居民,將拍攝的新作與二十年前的舊作並置,這些古今對照的感性影像,一個漫長時間的微敘事,勾勒出異質錯置的生活景觀,再現一個地區的歷史文化切片。
作品同時包括居民口述生活經驗的訪談聲音、文字、「家庭相簿──建成國中合作計畫」、以及居民現身說法的「社區故事現場分享」系列活動等等。可以讓觀眾了解到居民對於美術館的認知、藝術觀念與文化詮釋、以及時代脈絡社會變遷的社區家族記憶與個人生命故事。
偷天換日:當‧代‧美‧術‧館
林建志&蔡咅璟 2021
「偷天換日」之命名,即涉及「偷」、「換」、「交易」、「再現」、「挪用」等後現代藝術生產模式,在虛擬中再現當代藝術的發生情境。於實境化虛,借殼登場中,當年的參展藝術家們以風格仿擬、觀念對話、網拍交易、聲音吸引、圈內推介、身分交換、意念互動、真偽典藏等形式,展示藝術機制種種既熟悉又離陌的現象。這些作品透過縮影、對影與幻影等再現與隱喻,除了折射出當代美術館群的普遍面貌、後設藝術史內容元素、藝術社群的現實與夢想,也揭示出藝術界的機制論。
後人類慾望
派翠西亞‧佩斯尼尼
「後人類慾望」是2013-2014年的跨年大展,由陳明惠策展,從「複製人」、「跨性人」、「改造人」三個面向來鋪陳和詮釋「後人類」這個目前不斷發展而值得關注的新興藝術文化課題。以此回應1980年代數位女性主義哲學家唐娜.海若威(Donna Haraway)的「賽伯格」概念,試圖融合有機體和機械物之各種系統的拼貼、組合與運作,乃至於延伸至「生命創造」這個在眾多文化中被歸屬於神話或禁忌的領域。「複製人」以克隆作為主題,探討當代數位藝術中「去性別化」及「雌雄同體」的現象;「跨性人」則為解構傳統性別二元論,強調變裝、同性戀及雙性戀之議題;「改造人」呼應後人類身體是一種存在於網路虛擬空間的賽伯格身體,包含「有機」混雜多種生物和「非有機」混合機器和科技的身體。此展反映了人類不斷地試圖找出各種打破自然與人文界限的新方法,顯示當代人已不再擁抱單一的價值觀,而是活在多重的、異質的且自我矛盾的文化與思維之中。
而圖文並置的海報,是用來張貼在澳洲墨爾本街上原供表演節目貼示海報的地方,因COVID-19而閒置近兩個月
海報中超寫實的雕塑作品猶如蝙蝠人倒掛,並列發 人深省的文字:「Is there room in our hearts?」
光‧合作用──亞洲當代藝術同志議題展
顧福生 楊嘉輝 曾吳 西亞蝶 王海洋 黃漢明&余政達 譚浩
是台北當代藝術館在2017年時,為呼應時代人權議題而策畫的主題展覽,也是亞洲史上第一個在官方美術館舉辦的國際大型LGBTQ議題展覽。本展由胡朝聖擔任策展人,以「光」作為主題,將植物的「光合作用」視為一種人與人在性別差異與思想歧異之間的相互包容、理解、推動、融合的行為和觀念的交流。展覽聚焦於文化、語言、地緣關係和族群背景相近的臺灣、香港、中國、新加坡等地之藝術家參與,作品含括身分認同、平權議題、媒體獵奇、現實困境、人性慾望以及生與死等廣泛內容,呈現出二戰後華人 LGBTQ 社群的生態發展與相關多面向的議題集結,折射出當代亞洲同志歷史的面貌與現實的發展。
未竟之途──徐薇蕙個展
徐薇蕙 2014
《明:生命之花—青春》以一系列的生命之花演示各異的青春姿態。藝術家在一座座的「明鏡台」上,呈現了她用面膜層層堆疊雕塑而成,狀貌華美而色彩鮮豔,各自燦爛而繽紛競秀的大小花朵,整個空間,透過實物的演出和鏡象的渲染,鋪陳了一種對於駐顏青春的集體追求和一種耽美的隱喻情境。
我個人非常喜歡這個展間,很漂亮~
寧靜的空間中有粉紫色的花朵,加上兩面牆上的鏡子,有一種透視的空間感
不禁在這個展間待了一段時間
若絲計畫:冷漠的賽拉薇
王俊傑 2015
「若絲計畫:冷漠的賽拉薇」是王俊傑於2015年在台北當代藝術館的個展。「若絲計畫」是向冷漠致敬的系列之作,也是再次提問「藝術是什麼?」這個已不合時宜的古老議題。此系列始於2009年,以法國藝術家馬賽爾.杜象祕密創作了二十年的最後大型裝置作品《給予:1.瀑布,2.照明的煤氣》為發想藍本,窺視慾望、情色、恐懼、神秘、自然與死亡。那些被遮蔽的不可見部份,正是透過日常雜處的一切瑣碎,以回應被蒙蔽許久的文明議題,正如藝術在當代的功能問題一樣,再也沒有純粹美學的藝術,但藝術在去除了視覺、形式與技巧之後,它還剩下什麼?
二〇一〇 極地日誌:錯誤的冰塊
崔廣宇 2012
展名「錯誤的冰塊」,以「反語修辭」的幽默,敘事藝術家在北極圈的極地環境,切斷與人造都市的連結,希望在冰天雪地裡揭開此環境中「隱形的系統」,並以此來回應我們熟悉的城市生活。
最讓我印象深刻、也是最喜歡的展間就是『未竟之途──徐薇蕙個展』
看完展後,也不要忘記蓋章噢
🔎展覽名稱│歷史·當代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103台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39號
🎫門票│全票50元
📅展覽日期│2021.05.15 ~ 2021.08.22
📅觀展日期│2021.08.08(日)
📃官網│https://www.mocataipei.org.tw/tw/ExhibitionAndEvent/Info/%E6%AD%B7%E5%8F%B2%EF%BC%8E%E7%95%B6%E4%BB%A3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