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現の不自由展_台北當代藝術館 (8).JPG

今天來到台北車站附近的台北當代藝術館『表現の不自由展』,大致在表達歷史、慰安婦的事件

表現の不自由展2019年愛知三年展的「表現自由展:在那之後?」展場「暫時關閉」之後(我們隨後將名稱改為「表現の不自由展」
海外藝術家與記者批評此舉為嚴重的審查行為,但日本國內僅少數人有這樣的反應,在大眾媒體中亦是

表現の不自由展_台北當代藝術館 (1).JPG

 

「表現の不自由展」展出的是被日本機構與空間審查而被禁止的作品,發想自2012年國際相機品牌尼康(Nikon)取消韓國攝影師安世鴻有關慰安婦的作品展出。2015年,安世鴻的支持者意識到審查的影響力,策劃了第一檔「表現の不自由展」,展示受到審查的創作。展覽受邀參與2019年的愛知三年展,展名改為「表現自由展:在那之後?」。然而,展覽開幕三天後被迫關閉。在輿論譁然並且法院頒布臨時仲裁令之後,展覽重啟了六天。

世界各地都傳出審查藝術創作的消息,有一部份的原因是來自於全球化,以及藝術家受到人權思想的啟蒙,進而反抗審查制度。日本的審查,與戰爭罪責及日本帝國殖民有很大的關係;歷史修正主義、種族與性別歧視於近年的崛起正是此般審查的溫床。被審查的議題不僅僅是日本地區,還包括東亞後殖民政治各地區的臺灣在內。同時,審查也與日本的現代化與淵遠的帝國歷史緊密相關。
資料│台北當代藝術館

此展探索審查的三個焦點:戰爭罪責與殖民、天皇體制,以及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這些事件在日本歷史中緊密相連。

表現の不自由展_台北當代藝術館 (2).JPG

 

【歴史資料】「河野廣中闖入倉庫的速決」、「參與活動者平靜地被逮捕」
來源:福島事件高等法院公判旁聽筆記:河野廣中短傳 / 作者:花笠文京(二世)著,渡邊義方(花笠筆名)編
插圖:歌川芳宗 / 出版:繪入自由新聞社,1883 / 典藏:日本國文學研究資料館

1882年,福島縣地方官員三島通庸逼迫市民參與東北區的大型道路工程,並且利用其政治勢力攻擊抵抗者。許多參與反抗運動的人民都受到嚴厲懲罰,此為「福島事件」。
東北地區在日本現代化的早期,反抗新興的明治政府,造成該地區長期遭受不公平對待。福島事件的抗爭者甚至提倡推翻明治政府。

表現の不自由展_台北當代藝術館 (3).JPG

 

【歴史資料】「 前九年之役繪卷」
卷7之7,手稿,48cm / 典藏: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

日本東北古代住著一群稱作蝦夷的人,他們拒絕順服日本天皇的統治。蝦夷經常被大和朝廷軍隊以及武士攻擊。
前九年之役期間(1051-1062),大和朝廷進攻並且摧毀了統治奧六郡(岩手縣部分地區)的安倍氏族。朝廷軍隊的領導(征夷大將軍)是出生清和源氏的源賴義,也就是清和天皇的後代。大和朝廷因此得以併吞東北地區。

表現の不自由展_台北當代藝術館 (4).JPG

表現の不自由展_台北當代藝術館 (5).JPG

 

【歴史資料】「小野篁」
來源:日本王室宗譜 / 編輯:岡田霞舩 / 插圖:小林幾英
出版:金松堂,1883 / 典藏:日本國文學研究資料館
小野篁是日本九世紀著名詩人、學者、官員。雖然他贏得了嵯峨天皇的信任,小野篁卻在自己的中文詩《西道謠》(內容不明)中批判天皇。嵯峨天皇震怒,將小野篁流放至遙遠的島嶼。小野篁後來被赦免並且得以返鄉。這是日本歷史上第一起審查事件。小野篁是一名性情自由奔放的奇人,據傳能夠從地獄返回。

左頁竹簾後方的孩童是清和天皇,他的後代成立了武士階級「清和源氏」,後來侵略了日本東北地區。

表現の不自由展_台北當代藝術館 (6).JPG

 

【歴史資料】「日本頓智研法發布會」
來源:頓智協會雜誌,第28期,1889年 / 宮武外骨編 / 插圖:安達吟光 / 出版:頓智協会,1889年

日本的第一部近代憲法《大日本帝國憲法》對公民日益增長的政治活動形成壓迫。宮武外骨在其擔任編輯的《頓智協會雜誌》中刊登漫畫與諷刺文章,以此批評該憲法。畫中的骷髏(日文發音為gaikotsu)具雙重意義,同時表示了宮武外骨自己,也影射了明治天皇,使宮武以不敬罪為由,遭到逮捕及監禁。這是近代日本最著名的審查事件。

表現の不自由展_台北當代藝術館 (7).JPG

 

【和平少女像】
韓國雕塑家夫婦金曙炅與金運成皆為文化運動「民眾藝術」的成員,這場韓國獨有的運動最早萌發於1980年代,回應當時的獨裁政權,其反抗不公不義的精神,在各世代的文化表現中持續傳承。

為了紀念日本駐韓國大使館前的第1000次「週三抗議」,這場示威活動已持續20年。這座雕像不僅向日軍慰安婦受害者的意志與鬥爭致敬,也向為保護女性人權而進行的抗爭表達敬意。這座雕像的創作由當地居民計劃、募款,作品的細節富含意義,當觀者在女性雕像旁坐下,作品便完成了。象徵著消除戰爭和性暴力的「記憶鬥爭」,並且在世界各地展示了雕像的不同版本,但日本政府不斷阻撓作品公開展出。在抨擊2019愛知三年展「表現自由展:在那之後?」特展的言論中,有過半是針對此作品。(文/ 岡本有佳)

表現の不自由展_台北當代藝術館 (8).JPG

表現の不自由展_台北當代藝術館 (9).JPG

表現の不自由展_台北當代藝術館 (10).JPG

 

一旁有和平少女像的細部解說,中文英文都有

表現の不自由展_台北當代藝術館 (11).JPG

表現の不自由展_台北當代藝術館 (12).JPG

 


《和平少女像》的12個特徵

1. 少女
儘管受害者來自不同年齡層,但藝術家賦予雕像少女的樣貌,象徵許多受害者是未成年少女,韓國慰安婦尤為如此。

2. 韓服
少女在遙遠陌生的地方度過可怕的時光,當時他們或許吟唱了著名的韓國歌曲《阿里郎》,期盼返回韓國的家鄉,他們很可能透過這種方式來思鄉,撫慰自己克服恐懼,度過面對死亡的痛苦時刻。創作者藉由韓服將《阿里郎》獻給少女。

3. 頭髮
剪得參差不齊的髮型代表殘酷的事實:少女被迫離開他們朝思暮想的家庭和家鄉。

4. 鳥
創作者認為,需要有個物件來連結返回天堂與仍在人間的少女,於是在少女像的肩上放了一隻鳥。鳥象徵自由、解放與和平,也是人世與天堂之間的精神媒介。

5. 腳跟
腳跟離地,代表慰安婦欠缺安穩的生活,這些老婦沒有可以放鬆的歸屬之地。腳後跟上無數的傷口是她行經坎坷危險的證據。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韓國從帝國殖民統治解放以後,受害者歷經艱辛回到家鄉,但他們仍舊面臨韓國政府不負責任的怠忽,甚至還得遭受來自國內的社會偏見。

6. 老婦之影
少女的影子是老婦的形象,代表受害者目前年事已高。受壓迫的痛苦記憶片段長時間累積,使得她的影子隨著時間推移變成了老婦的形狀。創作者想要表現的是受害者多年來所經歷的悲痛、遺憾、怨恨與感傷(由韓文「恨」組成的獨特感受),因而為雕像加上陰影。在這段漫長的歲月裡,加害者不曾給予他們任何道歉或補償。

7. 蝴蝶
一隻白色的蝴蝶停在老婦陰影的胸前。許多年老的慰安婦陸續離世,他們未能在生前獲得應有的平反。這隻白蝴蝶象徵「轉世」,以撫慰這些受害者,希望來世他們能在更美好的地方重生。

8. 無人的椅子
已故老婦的靈魂可以坐在這把椅子上,與我們情感相連。同時,這把椅子也隨時開放給任何人入座。創作者希望坐在椅子上的每個人都能同理少女當時的感受,並敞開心扉傾聽受害者當今的哭喊。椅子也可以視為對下一代的承諾,我們將打造和平的未來。

9. 拳頭
雕像最初構思時設計成雙手交疊,然而當創作者得知日本政府反對設置〈和平少女像〉,他們覺得必須表達成全世界和平的強烈決心,緊握的拳頭正是他們的宣言。

10. 臉
這是創作過程中最困難耗時的部分,因為必須將這張臉龐注入無數少女的故事,體現長時間累積的情緒,同時還要讓人感受到他在此時此地懷抱的決心。這張臉必須看起來受過很深的創傷,但是憤怒已經昇華,表現出無畏與堅定的神情。

11. 銘文
銘文作者為日軍慰安婦倖存者吉元玉,上方有三個韓字「平和碑」,也就是「和平紀念碑」。

12. 日本大使館與《和平少女像》
《和平少女像》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它位於日本駐韓國首爾大使館前。然而,這座雕像既沒有描繪對日本的悲嘆,也沒有攻擊日本。這位少女毫無行動,只是安安靜靜地面對日本政府。

表現の不自由展_台北當代藝術館 (13).JPG

表現の不自由展_台北當代藝術館 (13-1).JPG

 

《強行帶至群馬縣之朝鮮人追悼碑》
群馬縣高崎市的縣立公園「群馬之森」裡,有一座名為「紀念、反思與友誼」的紀念碑,紀念朝鮮人難民。群馬縣決定要拆除該紀念碑,而設立紀念碑的群體與縣政府的官司持續至今。白川昌生的創作理念即是源自並且圍繞著這座紀念碑。

表現の不自由展_台北當代藝術館 (16).JPG

 

這件作品的尺寸幾乎與紀念碑本身一樣。遮蓋的白布有哀悼的意味,也指涉一個將受害者從記憶抹除的社會。白川持續透過創作探索藝術在社會脈絡中的的各種可能性。這件作品可以被解讀為對當地政治風貌的爬梳。白川的作品被群馬縣立近代美術館所舉辦的「2017年群馬當代藝術展」拒絕(美術館與紀念碑位於同一個縣立公園當中),原因是作品主題涉及進行中的法律爭端。這個例子顯示出公共組織在捍衛大眾表達中是如何失能。(文/ 新井博之)

表現の不自由展_台北當代藝術館 (17).JPG

表現の不自由展_台北當代藝術館 (18).JPG

 

《重重-被遺留在中國的日軍朝鮮「慰安婦」》
這一系列攝影作品紀錄了十二名擔任日本軍隊慰安婦的朝鮮女性,她們在日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被遺留在中國。作品印製於傳統韓紙上,而單色手法則突顯了陰影與肌理。透過多次探訪、討論,並提供生活中的協助,藝術家在最後一次會面時,拍攝了這些婦人的影像。

表現の不自由展_台北當代藝術館 (19).JPG

 

2012年,展覽開幕前一個月,位於新宿、由頂尖相機製造商尼康公司管理的尼康沙龍,宣布取消展覽。然而,畫廊在臨時措施之下,開放了7900名民眾參觀者開放。為期三年的官司揭露了尼康在面臨右派抗議聲浪時訴諸自我管控的事實,最終判定公司違法,原告勝利。這個判決意義重大,因為表明了即使是私人機構也不能為了逃避抗議聲浪而妨礙文化表達。
(文/ 新井博之)

表現の不自由展_台北當代藝術館 (20).JPG

 

這個表現の不自由展有設計印章可以蓋
離開時不要忘了蓋章喔

表現の不自由展_台北當代藝術館 (21).JPG

 


 

表現の不自由展雖然是個非常靜態但卻很有歷史壓力的展
歷史雖然已經發生,也無法改變,但卻能讓我們檢視過去,記取教訓,而將未來做得更好
對於好的事物則學習改進,對於不好的事物則做為借鏡,不要重蹈覆轍
當代藝術位於台北車站與捷運中山站之間,交通非常方便,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來走走
了解這個看似沉靜卻有話要說的展覽

🔎展覽名稱│表現の不自由展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103台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39號
🎫門票│免費
📅展覽日期│2020.04.18 ~ 2020.06.07
📅觀展日期│2020.04.19(日)
📃官網│台北當代藝術館 表現の不自由展

表現の不自由展_台北當代藝術館 (22).JPG

arrow
arrow

    記錄病女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