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台北市立美術館晃晃,就晃到樓下的會動的藝術展
這個展區是兒童藝術教育中心,幾乎都是可以跟兒童互動的展覽
但由於肺炎疫情的關係,所以不開放與作品互動,只能靜態的欣賞,覺得非常可惜
「會動的藝術」串聯了作品以及具互動性質的現地製作,邀請徐瑞憲、邱昭財、王仲堃及盂施甫等四位當代藝術家,呈現運用動力機械實踐的種種巧思。
藝術家將帶著我們發現日常生活熟悉的動力原理「原來可以這麼操作!」。脫離既有的概念發揮想像力,也許可以發現新的看待事物的方法,並且燃起「我也來試試看吧」的興趣。
因為疫情關係,人潮非常少
整個展覽空間非常空曠,優點大概就是很好逛?
一旁有展覽的介紹本,我很喜歡這區域的配色
內容內有介紹藝術家徐瑞憲、邱昭財、王仲堃和盂施甫的簡略生平,和作品理念
藝術家不用畫筆,而是用鐵鎚和電鑽,在電火四射中創作
很多人對機器的印象是冰冷且沒有人性的,藝術家們卻用詩意的眼睛看待它們。他們以機械零件作為創作材料、收集、拆解、研究構造、改造、組裝、實驗,並且在機器中加入自己的記憶與奇想,讓它們訴說著自己的情感和回憶。
另外的介紹本設計的也滿好看的,只可惜因為疫情,很少人看到的感覺
痕跡 徐瑞憲 2011 金屬、馬達、炭筆、電線、感應器
以兩根手臂般的鐵桿,各自握著炭筆,把牆面當成畫布來繪畫
當你靠近時,會揮舞手臂,在牆面不停塗鴉,留下一圈圈時間經過的痕跡
一種行為 徐瑞憲 2000 金屬結構、馬達、水桶
利用國小教室打掃用的鐵皮水桶,模擬寄居蟹的外殼,為了讓寄居蟹動喜來,在鐵殼下裝了馬達,讓冰冷的機械也擁有生物般的行為
鐵桶會掀起又蓋下,發出鏗鏗的聲響
蓋下的樣子真的很像寄居蟹躲進殼中,殼蓋起來的樣子
傾倒時刻 王仲堃 2016 馬達、電子設備、尼龍繩、壓克力
此為透明的『雨棒』,相傳是源於南美洲,用來祈雨的魔法樂器,多半以植物莖部製成,裏頭會放一些綠豆、玉米等古物,當它搖動時會有沙沙的雨聲
當動力裝置啟動時,裡面的珠子滾動而生成的聲音的確很像下雨的聲音
聽著聽著,就有種療癒的感覺
空‧器 #3 王仲堃 2009 壓克力、電磁閥、IC、感應器
這個蠻特別的,原本遠遠看沒有發覺有趣的地方
但靠近的時候,它會感應到觀眾,而發出聲音,觀眾越接近,聲音就越急促
敲響 邱昭財2012 木、不鏽鋼、塑膠、馬達、電子材料、現成物、漆
這一區完全就是互動型的藝術,讓觀眾接觸、操作時,會發出聲響
只是為了防疫,避免接觸,所以全都由靜態展示,非常可惜
轉轉電力公司 邱昭財 2018 木、不鏽鋼、銅、塑膠、玻璃、齒輪、彈簧、LED、馬達、電子材料、漆
當你轉動發條,將力量注入機系發電系統,儲存的力量會轉變為電能,讓城市運作起來
也是一樣為了防疫,所以只能靜態展覽,真的好可惜啊 😭
最後是在天花板上的小飛機們
街角飛行 孟施甫 2018 金屬、塑料、馬達、LED
以飛行的想像為主題,長型機翼有如輕盈透明的蜻蜓翅膀,上頭有旋轉的螺旋槳,不但造型優美,更展現 了機械運動的美感
會動的藝術雖然不是什麼大型展覽,但以互動的方式呈現我覺得很有趣
只是非常可惜的是現在只能靜態展覽,所以無法體驗展品真實的效果
如果有來美術館,可以走到這一區來欣賞一下
🔎展覽名稱│會動的藝術 ART IN MOTION
📍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10461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門票│免費
📅展覽日期│2019.11.23 ~ 2020.06.07
📅觀展日期│2020.04.19(日)
📃官網│台北市立美術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