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日這天,我來台北市立美術館看『走向世界:臺灣新文化運動中的美術翻轉力』展
展期是2021.10.02 ~ 2021.11.28
北美館門票非常便宜!!只要30元!而我當天看展是國慶日,所以可以免費入館☺️
第一代臺灣藝術家「走向世界」,除留學日本及歐洲學習美術,亦旅行各地,開拓視野,再反思如何描繪出臺灣風情與特色,渴望迎接時代變化,爭取平等地位,與世界藝術潮流接軌。而「翻轉力」亦呼應蔣渭水喊出的口號:「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在日治時代,「有力」代表的是向上、亦「翻轉」居於弱勢的處境與地位;對藝術家而言,也是內在自我認同的凝聚;與外在社會地位的翻轉。
展覽分為幾大類
我就分享一些我比較喜歡的作品
在臺日籍畫家/教育者
日治時期,有幾位日籍畫家來台從事美術教育工作,或參與官展的設立並擔任評審、發表作品評論,同時也培養與提攜年輕藝術家
台灣山海屏風-木靈
鄉原古統 1934 水墨、紙
基隆燃放水燈圖
村上無羅 1927 膠彩、絹
接著這一系列的展品我都很喜歡
但忘記拍作者和品名了,就還是放上來欣賞一下☺️
美術競賽與台灣藝術家
由於在日本官展與臺、府展中獲獎,不但會在報紙有大篇幅報導,作品也可望成為官方與社會賢達重金收藏的對象,並有機會與日本人共同列席評審,得到極高社會地位,因而成為畫家們全力爭取的目標,台灣藝術家亦締造許多的『首創』與『第一』
圓山附近
郭雪湖 1928 膠彩、絹
很喜歡藝術家郭雪湖的作品,之前在某處有看過,真的很喜歡他的話法和細膩的植物勾勒
新霽
郭雪湖 1931 膠彩、絹
這幅我也超喜歡,畫面滿滿的植物樹林和矮木叢還有蔬果植物
雖然很多植物,卻是清晰分明,每個綠都不一樣,各有各的特色,真的很棒😳
南街殷賑
郭雪湖 1930 膠彩、絹
《南街殷賑》為郭雪湖以誇張、戲劇化手法描寫大稻埕迪化街霞海城隍廟口節慶熱鬧景象,廟口擁擠的市井小民忙碌紛擾,五彩繽紛的招牌遠近林立,不但有日本人回「內地」所需購買的台灣特產禮品店,也有中國的藥材店,還有寫著英文字樣的店面,由此可見當時台灣商圈的繁華多元,全圖也充滿社會現實性及視覺趣味性。
南街殷賑(底稿)
郭雪湖 1929 墨、紙
這是底稿,只有黑線,但我很喜歡~所以就拍起來了
寫真術興起 I
彭瑞麟(1904-1984)出生於竹東的漢醫家庭,十五歲父親過世後放棄學醫的願望,進入台北師範學校就讀,畢業後任教於桃園埔子國小,並跟隨石川欽一郎習畫、寫生,學習如何直覺的發掘及表現自然美
靜物知影中影(東京)
彭瑞麟 1930 攝影(三色碳墨轉染天然寫真印畫法)
現代性與地方特色
由於臺灣重視表現『臺灣獨特色彩與色度的藝術』,以及臺灣畫家接受寫生及自由創作的訓練下,畫家以飽和豐富的色彩作畫,描繪在地自然風景、原住民,節慶活動等
真人廟
倪蔣懷 1933 水彩、紙
鼓浪嶼風景
張萬傳 1937 油彩、畫布
曉霜
林玉山 1942 墨、彩、紙
現代女性形象
1920年代新文化運動的啟蒙與倡議下,『婦女解放』也是目標之一
許多婦女團體在台灣各地陸續成立,辦理習字會、讀書會、演講會與體育會等
小閒
林之助 1939 膠彩、紙
持扇婦人像
楊三郎 1934 油彩、畫布
悠閒
陳進 1935 膠彩、絹
🔎展覽名稱│走向世界:臺灣新文化運動中的美術翻轉力
📍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10461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門票│全票30元
📅展覽日期│2021.10.02 ~ 2021.11.28
📅觀展日期│2021.10.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