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來到台北車站附近的臺灣博物館
交通非常方便,門票也很便宜,全票只要30元,還可以逛其他的館
今天來到臺灣博物館看的是常設展『博物臺灣 Exploring Taiwan』
因為是常設展,所以展期很久2021.02.27 ~ 2026.12.31
在去年的時候有來一次,當時沒有這麼漂亮,現在這個裝潢應該是有翻新了
由於我整個是悠閒的路線在走動,所以就走到哪拍到哪
這篇文章也就照當時悠閒的路線來分享好了🤣
現場的燈窗和展品動線真的很棒,讓整個博物館視覺很美、很豐富
神秘的中海拔
台灣介於海拔500至2500尺間的山地,常通稱中海拔,森林複雜度與物種多樣性相當高
海拔1,500公尺以下,由樟科及殼斗科主導的闊葉林最為優勢,隨著高度升高,殼斗科佔比則漸增
中海拔也是台灣還能見到較多中大型野生動物的區域,如黑長尾雉與台灣黑熊
糾葛的低海拔
我們常以『低海拔』指稱台灣海拔高度500-700公尺以下的區域
自古士農工商活動多集中於此
因開發較早,自然資源遭破壞或過度利用的程度也最劇
蕨類王國
台灣有著豐富的物種多樣性,複雜多變的生態環境是重要原因,這多少反映在台灣多樣的蕨類資源上
從臨海沼澤、岩質海岸、水泥公路旁、霧林帶巨木上,一直到高山箭竹草原,不同環境就有不同的蕨類,其種類幾乎能涵蓋全球主要的蕨類類群
目前已知的台灣蕨類分類群就超過800種
透視生態系
生態系除了是對一個特定的環境、所蘊含生物及其間交互作用的統稱,也是一種認識台灣的視角
從環繞島嶼的海洋盪進河口,一路沿著城交、低山、神秘土地上豐富多采的生命樣態
這是我覺得最美最美的區域了
用吊繩把魚群固定,整個超美的啦🥺
遠古生命
以地質年代的觀點,回顧台灣島和附近海域的地史,這區域曾經多次從海底隆起與沉降,甚至與大陸連結
由台灣各地岩層出土或由台灣海峽撈獲的化石,發現了包括海洋生物、陸生動物和多種植物,這些殘留的生命遺跡見證了當時的生態環境,像我們訴說著這片家園的遠古樣貌
岩礦台灣
構成地殼的岩石依成因可以分成火成岩、沈積岩、變質岩三大類
從岩石的組成及特性,可以了解岩石經歷過的地質歷史,或推測是由何種地質作用所形成
浮生台灣
這是一個台灣與台灣人的故事,透過台灣博物館百年的收藏而陳述
這邊有許多歷史相關的展品,我就不一一分享了,有興趣的話可以到現場來觀看歐
我真的蠻喜歡台灣博物館的,因為交通方便,門票又便宜
展覽內容也相當豐富,今天寫的『博物台灣』只是個小小分享,有更多的內容照片沒有全部貼上來,有興趣的話真的推薦直接來現場走走
台灣博物館是個不論大人或小孩子都適合的好景點
🔎展覽名稱│博物臺灣 常設展 Exploring Taiwan
📍地點│台灣博物館-100台北市中正區襄陽路2號
🎫門票│全票30元
📅展覽日期│2021.02.27 ~ 2026.12.31
📅觀展日期│2021.05.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