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美術館在夾縫中行走特展37.jpg

還沒開展前,就先看到了這個『在夾縫中行走 Walking the Crack』展的視覺設計
將字體上半部分遮蔽,整個文字橫的、視覺很長
彷彿就在夾縫中,讓我覺得設計的非常棒

在夾縫中行走 Walking the Crack
目前在臺北市立美術館2樓展出
展期為2022.09.08 - 2023.01.08

臺北市立美術館在夾縫中行走特展1.jpg

臺北市立美術館在夾縫中行走特展2.jpg

 

人們藉著行走/行事/行動交織出城市與歷史文化的複雜紋理
我們也常說「找路」或「尋道」,將日常的行走比喻為生活或人生目標的追尋
「夾縫」指涉的亦不只是步行的空間經驗,而也提示出人們總是行走於事物「之間」,暗示在事物「之間」的行動總是需要對策
本展覽以「在夾縫中行走」作為當代生存境況的隱喻,邀集1960年代以降、橫跨數個世代台灣與國際藝術家的創作與文物展開對話

臺北市立美術館在夾縫中行走特展3.jpg

臺北市立美術館在夾縫中行走特展4.jpg

 

《空間概念》
盧奇歐・封塔那 Lucio Fontana 1961
油彩、畫布
1949-1950年間封塔那在畫布上開了一刀,顛覆既有繪畫觀念,也奠定封塔那在藝術史的定位。他被認為是極限主義開創者之一。這一刀是個繪畫「行動」,打開了畫布前後,所刻畫的線條也製造出裡外距離,提供行走空間的暗示。

臺北市立美術館在夾縫中行走特展5.jpg

 

Cappello per due
莫娜·哈同 2013 
straw、wood and steel

臺北市立美術館在夾縫中行走特展6.jpg

 

《4.5~6.5Hz》《448Hz》
洪東祿 2012 壓克力、畫布
展品是洪東祿在面臨身體狀況、光柵片的創作技術式微以及創作的階段性問題時所發展出的轉型期作品。他仍舊延續先前作品中的三項要素:卡通形象、宗教性與幻覺,呈現結合具象與抽象的繪畫風格。
這個作品滿有趣的,遠看近看會看到不同的畫面,相機只能用對焦、失焦才看得出來

臺北市立美術館在夾縫中行走特展7.jpg

臺北市立美術館在夾縫中行走特展8.jpg

臺北市立美術館在夾縫中行走特展9.jpg

臺北市立美術館在夾縫中行走特展10.jpg

臺北市立美術館在夾縫中行走特展11.jpg

 

《兩個嬰兒 Two Babies》
陳昭宏 Hilo Chen 1972 油彩、畫布
這是陳昭宏對於大城市眾生相的觀察,也是作為外來移民的他在繪畫中展現對於自己、人們與城市人「之間」關係的思索,並呈現現代人「之間」的距離。

臺北市立美術館在夾縫中行走特展12.jpg

 

《你的身體是你的身體的足跡》《剩餘與蔥翠》
鄧堯鴻 1993-2022 雕塑裝置
展品是現成物、撿拾物和手工藝的結合,「蔥翠」象徵著轉化再生。
鄧堯鴻將行走與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件,和食物殘渣重新組裝,既是雕塑、也是行走的痕跡,是生命的片段,更是一種再創作。

臺北市立美術館在夾縫中行走特展13.jpg

臺北市立美術館在夾縫中行走特展14.jpg

臺北市立美術館在夾縫中行走特展15.jpg

臺北市立美術館在夾縫中行走特展16.jpg

 

這個展品有點可惜,我覺得很酷所以拍了下來
但沒有記到展品名稱和藝術家的名字🥲

臺北市立美術館在夾縫中行走特展17.jpg

臺北市立美術館在夾縫中行走特展18.jpg

臺北市立美術館在夾縫中行走特展19.jpg

 

《遷移》
彭弘智 1997 玩具青蛙、鐵、水、花瓣
這是一個橫跨展間的展品,不能跨越,所以在行走的時候稍微不方便🤣
在裝置的盡頭有植物和玩具青蛙

臺北市立美術館在夾縫中行走特展20.jpg

臺北市立美術館在夾縫中行走特展21.jpg

臺北市立美術館在夾縫中行走特展22.jpg

臺北市立美術館在夾縫中行走特展23.jpg


《五十五首歌》《明月》
何德來 1963-1964 油彩、畫布

臺北市立美術館在夾縫中行走特展24.jpg

臺北市立美術館在夾縫中行走特展25.jpg

臺北市立美術館在夾縫中行走特展26.jpg

 

《結構研究 I》
倪灝 2012 瓷漆於PVC水管、ABS塑料漆於現成椅子、制服
展品是展出一系列探索聲音、雕塑、音樂與表演之間可能性的作品。
而由直笛歷史展開的《結構研究 I》則呈現生活中的矛盾,以及生活中不可見的系統與結構,並將隱藏其中的暴力轉化成一種雕塑詩性。

臺北市立美術館在夾縫中行走特展27.jpg

臺北市立美術館在夾縫中行走特展28.jpg

臺北市立美術館在夾縫中行走特展29.jpg

臺北市立美術館在夾縫中行走特展30.jpg

 

《足球賽》(左)
陳其寬 1980 水墨、紙
左右兩邊的展品我都覺得很有據
但左邊的《足球賽》生動到一個我停下來欣賞一陣子🤣

臺北市立美術館在夾縫中行走特展31.jpg

 

《谷之旅(台北實驗/2022)》
白雙全   
最早的概念來自於2007年的作品《東京異類旅行計劃二:谷之旅》
將地圖集想像是一本立體的山,他攤開一本厚厚的東京地圖集,在書中的縫隙展開旅行
當書頁攤開,拱起來的兩邊像是兩座山,中間的縫隙是山谷。
每一條平坦的現實道路,只要到了他想像的世界,都顯得起伏不斷,唯有抵達地圖集山谷最底部的縫隙,現實和想像才能真正接軌。

臺北市立美術館在夾縫中行走特展32.jpg

臺北市立美術館在夾縫中行走特展33.jpg

臺北市立美術館在夾縫中行走特展34.jpg

臺北市立美術館在夾縫中行走特展35.jpg

 

《過線一刻》
劉瀚之 2015
複合媒材(物件:運動衫、布條;手稿:數位輸出、水彩紙)
 閱讀完手稿中的文字後,卻有種默默的哀傷感

臺北市立美術館在夾縫中行走特展36.jpg

臺北市立美術館在夾縫中行走特展37.jpg

臺北市立美術館在夾縫中行走特展38.jpg

 

《翻書機》Page Turning Machine
劉瀚之 2011
複合媒材(機具:書本、木材、機械零件;手稿:數位輸出、水彩紙)
打造出各種「輔具」將生活中的瑣事透過創作化
蘊含著冷調幽默,挑戰現今社會機制的既定價值觀與思維
作品充滿哲思與對生命時間本質的思考 

臺北市立美術館在夾縫中行走特展39.jpg

臺北市立美術館在夾縫中行走特展40.jpg

臺北市立美術館在夾縫中行走特展41.jpg

 

《鑰匙的倒影》
高松次郎 1968 油彩、木板
高松次郎以「影子」畫探問自身與影子之間的前世今生,而中西夏之的繪畫則結合中西繪畫傳統,融入日本潑墨藝術與書法墨韻,賦予觀者療癒感受。
有另一幅更大幅的畫作,但我就沒有拍了
反而覺得這個小小的鑰匙倒影非常吸睛,小小的展品,卻讓人忍不住看了好久
彷彿真的有鑰匙掛在上面的樣子

臺北市立美術館在夾縫中行走特展42.jpg

臺北市立美術館在夾縫中行走特展43.jpg

 

🔎展覽名稱│在夾縫中行走 Walking the Crack
📍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10461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門票│全票30元
📅展覽日期│2022.09.08 ~ 2023.01.08
📅觀展日期│2022.10.01(六)

臺北市立美術館在夾縫中行走特展44.jpg

arrow
arrow

    記錄病女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