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大概是個亂七八糟的遊記(先說 🤣
臨時起意來到國立臺灣博物館,交通非常方便,在台北車站、二二八公園附近
門票非常便宜,全票只要30元,愛台灣博物館卡則免費
另外,門票非常非常的可愛啊!!但我忘記拍照了,而且有不同的款式喔!
除了本館以外還可以參觀古生物館,但我這次只有在本館晃晃沒有去古生物館,有機會的話會再去一次,然後寫詳細一點 😎
國立臺灣博物館的建築外觀非常的歐式建築,天氣好的話拍照應該會很美
其實這次每一個展我都有晃過了,但真的沒有很仔細拍照
這篇遊記先大概介紹『鯨驗值 鯨骨解密特展』和『發現臺灣-重訪臺灣博物學與博物學家的年代』
首先先來到一樓的『鯨驗值 鯨骨解密特展』
展覽期間是2020.09.29 ~ 2021.03.28
一進去就可以看到有個很大的骨頭
這是鯨魚的下顎骨,就算知道鯨魚很大很大隻,但看到這尺寸還是會覺得蠻驚人的 😎
展區放著一個捕鯨砲
1959年時台灣開發捕鯨事業,漁捕鯨船『護漁一號』上設置捕鯨砲
至1968年停止捕鯨後,則保存下來
展區規劃的蠻清楚的,可以清楚的看到展示的展品和文字解說
展品的高度都沒有放很高,小朋友也可以清楚的觀看
小鬚鯨是最小型的鬚鯨之一,體長約7-9.8公尺,生活在太平洋地區
鯨魚的骨骼每一部分都有清楚的展示並標示出來
但有些展品非常乾淨,不禁懷疑到底是真的骨頭還是假的 🤣
在這一區有個很特別的說明牌,但它的文字沒有標示完全
其實根本看不出是內容
後來才發現要拿著DM,有缺少的文字
把DM放在方框中,透過牆面的光線照射便可以清楚地看清楚文字
我自己覺得這個設計超酷的,很像在密室逃脫 🤣 (不過博物館用這種方式也太難了吧
下一個展區...(很抱歉我也是走馬看花的
總之看到有骨頭的我就是拍拍拍拍拍 😳
這一區大概是在宣導環境保育及保護鯨魚等
人類在海洋製造太多的垃圾,以下這張照片是一隻懷孕的柯氏喙鯨母鯨所吃進的海洋廢棄物
看了不禁令人難過
而這個裝飾藝術,遠看是繽紛亮麗,甚至覺得可愛?
但其實它是利用海岸發現的人造廢棄物所做成的藝術品,讓人開心不起來
如果大家有要去賞鯨的話
這邊還有附上賞鯨的注意事項,內容大概就是不要驚嚇到鯨魚們,也不要亂丟棄垃圾
另外一區應該是定點定時會有導覽(我猜
旁邊還有個鯨魚的舌頭及胚胎標本
展區外的走廊上有可以留言的留言板
上面有許多人畫下鯨魚的樣子,真的都非常可愛,其中也有很多有趣的內容 🤣
有興趣的話也可以來這邊留下自己想說的話及足跡
接著是『發現臺灣 重訪臺灣博物學與博物學家的年代』
雖然他寫常設展,但還是有展覽的期限,展期為2019.11.05 ~ 2022.12.31,展出到2022年,也是有蠻長的時間可以來觀看
在這個展覽大致分為三大區塊,分別是發現之道、臺灣新象、過去和未來
但由於這次我整個動線亂走一通,所以並沒有照他的展覽區塊來逛
我就直接放上我亂拍的照片吧 🤣
展場內放有許多原住民的文物、歷史
大大小小的物件都有,可以欣賞各種不同的圖騰樣式
不過我比較有興趣的是標本的地方
下一個展區的風格非常的明亮潔淨,和剛剛的截然不同
吸引我目光的是這個大貝殼-龍宮貝
本館最有名的貝殼標本當屬『活化石』的代表-龍宮戎螺
根據活化石紀錄,翁戎螺的祖先最早出現在於古代寒武紀晚期,距今超過5億年
另一邊的牆面則是有許多礦物
其中有一個北投石,唯一以台灣地名命名的國寶級礦物,因含鉛及鋇元素而比重很大,且去有微量的放射性
菊池米太郎於1906年首次來台,以山林為佳,足跡踏遍全臺灣,勤於採集並製作標本。
他於1908年加入博物館動物部門後,博物館陳列的動物標本幾乎出自他手,為著名的動物採集者與標本製作者
這隻小熊的標本雖然有點好笑
但野生動的展示出他威嚇的樣子? 😎
繞到另一側,還有一個標本的世界
博物館是一個由標本組成的世界,一件標本代表一種物種
標本並非由生物屍體做成的紀念品,而是物種真實存在的證據,開啟人類認識其他生命的一扇窗
我個人蠻喜歡這區的
首先是它的陳列方式,整齊、有秩序但又不是很死版的擺放,也稍微有種收藏的感覺
除了文字解說以外,還有個觸控螢幕可以更仔細了解標本的介紹
順便放上幾張我覺得很酷的標本
如果會怕、不敢看的朋友就迅速滑掉吧 🤣
⭐️景點│國立臺灣博物館
📍地點│100台北市中正區襄陽路2號
📅踩點日期│2020.11.20(五)
🎫門票│全票30 / 愛台灣博物館卡 免費
🚊交通│捷運臺大醫院站 / 捷運台北車站
📃資料│ 國立臺灣博物館 https://www.ntm.gov.tw/
🔎展覽名稱│鯨驗值 鯨骨解密特展
📅展覽日期│2020.09.29 ~ 2021.03.28
🔎展覽名稱│發現臺灣-重訪臺灣博物學與博物學家的年代
📅展覽日期│ 2019.11.05 ~ 2022.12.31